当前位置  >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线路 > 你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象鼻山吗
你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象鼻山吗
2014/5/22 16:03:11     来源:旅游品质保障网    作者:郑文强    编辑:cyj   浏览次数:5967
 
5.19中国旅游日“旅游品质进高校”游览体验行程之刘三姐景观园、象山公园
   
   
   
    本网讯(郑文强)5月17日第四个“中国旅游日”,桂林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与桂林市大专院校联合开展“旅游品质进高校”活动,在校大学生有机会免费参观游览桂林景区景点,体验景区服务质量。
   
    我对桂林的印象起始于小学语文课本里《桂林山水》的诗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我正是因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所以才填报了广西师范大学这一座坐落在山水名画里的学校。
   
    此次活动游览体验的是刘三姐景观园和象山公园两个景区,一起前往游览的广西师范大学同学都来自北方。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在桂林呆了三年,却很惭愧从来没有去过市区几处有名的景区,现在跟同学们一起体验景区服务质量,别有一番独特的感受,这次活动将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的一次美好回忆。
   
    刘三姐景观园,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桃花江畔,借力于歌剧《刘三姐》和电视剧《印象·刘三姐》的名气打造的大观园,寓自然于艺术,融艺术于自然,壮丽而且壮观。园门口的左首,有一个角楼,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阿哥,用当地产的竹子做成的管乐,向我们这群刚入园的游客,奏起迎宾的民族乐曲。越过角楼,一座飞檐造型的青瓦木质构架的侗寨鼓楼迎面而来。景观园正门有一棵大榕树,上面系满了象征祝福的红丝带,让人瞬间感觉到了榕树所承载众人的美好心愿和祝福。紧接着便到了与“刘三姐”学对唱山歌的环节,来到这里也让我学到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词,内心也是满是欣喜。紧接着的莫府、斗鸡、瑶族歌舞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少数民族风情。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歌剧《刘三姐》,作为压轴曲目最后出场。在正式演出之前,我们欣赏到了桂林书画协会主席展示的书法作品。《刘三姐》歌剧的音乐、舞台布景、灯光效果,人物造型及演员表演的功力都很出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场场爆满。“刘三姐们”的创作与表演艺术,清新自然,舒意流畅,明快简捷,靓丽多彩,充满地域风情。在演出厅的东边,有“阿牛哥”的模拟居所——简陋的竹屋。屋子里面陈设的用具多呈原始的状态:牛角,弯弓,木枪,兽衣,草鞋,藤绳,瓦具,芦笙等等。刘三姐与阿牛哥他们曾经的住所和生活的遗迹,成了我们及其他游客眼中的稀罕物。舞台的灯光,根据剧情的需要,灯光师也不时地切换光源与光色,不时地转换光照的角度、调整光照的距离。
   
    竹杆舞、竹轿舞等多种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在壮、苗、侗、瑶、京、仫老等民族的竹制管乐如芦笙、葫芦笙等,弦乐类如葫芦琴、瓦琴,古瓢琴、独琴、土胡、马骨琴、三弦等,以及各种大小铜锣、鼓点及其它乐器的和谐伴奏下,小伙们生龙活虎,姑娘们阿娜多姿。丰富的节目内容,绚丽的民族服装,生动、专业的舞蹈艺术,令人忘我。
   
    下午的行程我们去了象山景区,景区内游客如梭,情人岛上拍摄象山全景是最佳取景点了,桂林城果然是个环山绕水的号地方,我不禁感叹大自然对桂林的眷顾。象山景区的水月洞可以直通到“大象鼻子”下,江风吹拂,十分凉爽,山体崖壁上还刻有很多名人大师的石碑文。不过很少游客知道这么一个奇妙的玄机,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欣赏,那绝对会与这别有洞天的一处景色失之交臂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相关新闻
   · 你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象鼻山吗 2014-05-22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你,请先登录
   
//以上为左侧滚动图片